芦苇道36号(www.thelu.org)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Green Street Green ------------------ qlu, 2020 Green Street Green在十九世纪之前就是三五户一起的居民点。 一切要从John Fox说起。John Fox老家在伦敦北面的Hertfordshire,入赘Farnborough Village的Beardsworth家,老婆Susannah。老婆的舅舅Samuel Woodhams家比较富裕,拥有农场Oak Farm。Fox开始在农场帮忙。Woodhams及Beardworth两家人丁都不旺,只有Susannah这根女苗。所以John Fox的第一个儿子就取名John Woodhams Fox (JWF),算是给了Woodhams家;二儿子取名William Beardsworth Fox (WBF) 算是给了Beardsworth家。三儿子取名Thomas Samuel Fox (TSF),算是Fox家正宗。Woodhams对Fox不错,所以三儿子叫Samuel。 农闲季节John Fox跟所有农民一样自酿麦酒(ale),多余的卖一些。High Elms的John Lubbock(JWL III)跟他说,你酒不错,酿酒比种田有钱途。在酒友的鼓动下,1830年Fox开了个酒坊。1836年转成商业酿酒,酒厂叫Oak Brewery。Samuel Woodhams死后Oak Farm传给了Susannah,当然也是Fox的。 十九世纪的农民生活很艰难。一醉解千愁啊。农村酒吧(Pub)销售杜松子酒(Gin)一类的烈性酒。烈性酒价格贵,掏空下层人民的钱包。三杯倒,没倒就回家打老婆。酒吧被批是罪恶之源。1830年代禁酒运动因此反对烈性酒,转而支持酒精含量低的啤酒。政府鼓励另建啤酒屋(Beerhouse)专卖啤酒和麦酒。啤酒生意大好。Fox的酒厂直接经营了不少酒吧和啤酒屋,譬如现在Green Street Green接A21转盘处的酒吧The Rose and Crown。只是现在的位置向南移了十几米。原来的在修A21 Farnborough Bypass时候拆了。 英国新教中最传统的是圣公宗(Anglicanism), 国教(Church of England, CoE) 正统。圣公宗倾向中上流社会。无产农民交不起长凳费(Pew Rent),周末做礼拜也没个像样的衣服,所以并不热衷去教堂。信不信神,全家去教堂也是社交需要,到后来发展成了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,直到现在。Fox家的三个儿子都是在圣公宗受的洗。后来花开两朵。二儿子WBF走上了循道宗(Methodism,卫理会)一派。 WBF 很早(1849年)就把他在酒厂的股份退了,找了一堆农民弄他的农场。WBF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约4000镑家产,但一直靠租,种更多的地。1861年从Chelsfield庄园主 William Waring 租了近一千英亩,种谷物、水果、啤酒花等,手下农民很多。英国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虽然有下议院,但其仅区别于贵族的上议院,代表的是有产阶级如工商业者、农场主。选MP基本先看你家有多少钱,有时得打点几百镑。无产农民完全没有政治权利可言。信仰则不是强制的, 可以自由选择 。一方面农民需要信仰,另一方面他们的雇主也希望他们有信仰,不闹事,方便管理。Wesley(卫斯理)创立循道宗, 强调神普渡众生,内心平安喜乐就是幸福——有点像佛教的自我麻醉。自成一派,不归CoE管,一时间在农民中盛行。WBF跟着转了循道宗。在他带领下,还在Chelsfield 修建了的新 Methodist Chapel,也就是现在Chelsfield Village那座。建教堂他捐钱10镑,是新教堂的Chairman。WBF是个好人。教堂及Chelsfield教众民众受惠良多。有意思的是,WBF晚年又改信了公理会(Congregationalism)。公理会的组织形式更民主,会众自行组成教会,自治管理,权利平等,选举执事。有点像华人社区读经班的自发形式。他死后讣告称他是St. Mary Cray公理会重要成员。他的儿子在公理会做礼拜。女儿Katharine没有随父亲而是拜了圣公宗,赞助Chelsfield的 St. Martin教堂。 John Fox带着大儿子JWF和三儿子TSF一直弄他们的酒厂。Fox一家上Farnborough Village的St. Giles Church。John Fox死了以后,JWF、TSF以及酒厂首席酿酒师Ebenezer Morrison觉得Green Street Green需要个祷告的地方。1872年开始Farnborough的牧师允许他们星期天在厂里俱乐部做晚礼拜。附近的循道宗搞得有声有色,他们怕厂子里职工组织工会或者闹事什么的。此外,圣公宗是禁酒的,偏偏他们又是酒厂。也许良心需要救赎。总之决定尽快建个教堂。 JWF和TSF听说Morrison准备买地建,觉得还是他们买好。结果Morrison已经买了,1882年建了Green Street Green现在的Baptist(浸礼会) Chapel。浸礼会的特点就是信徒先得教后受洗,受洗时全身入水。成人受洗。浸礼会反对CoE和政府对教会的干涉。大部分酒厂员工并非生下来就受洗,去Baptist Chapel居多。老板Fox家基本上还是去Farnborough的St Giles Church礼拜。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一心向善。St. Gile 教堂现在的Lych Gate(鬼门)、管风琴都是他们家捐的。教堂墓园里也葬了他们家几代人。 Fox对酒厂采取家长式的管理,不仅仅为职工提供住房、娱乐还提供小学等。 建职工住宅(Cottage)始于1867年,到1896年超过100套。这些房子达到当时最舒服程度,有通风、采暖,有厕所、花园,两或三个卧室,1884年每周租金4先令,远远低于其市场租价。很多Fox Cottage现在还在住。十九世纪中下层主要娱乐就是酒吧,在那里赌博、玩牌、吃饭、喝酒、读报、交友。Fox在Green Street Green有三家酒吧之外,还组织了很多免费的娱乐活动。邀请Farnborough Village的犹太人来做马戏表演。办年度嘉年华。为酒厂职工及家属开设职工俱乐部。组建板球俱乐部Oak Club、 射击俱乐部、足球俱乐部等等。并提供阅览室读书读报。所有这一切让员工远离当时常见的酗酒,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,遵纪守法的社区。 英国在1870年有William Foster基础教育法案建立公立小学,1876年Sandom Act规定父母有责任送子女接受教育。1880年Mundella Act规定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。在那之前劳动人民家的小孩基本上没条件上学。更何况家里还要靠他们挣个五分一角。特别是农民,农忙季节小孩要算半个劳力。好的教区星期天组织认几个字就算不错了。中上层社会对于是不是支持教育也有争议,怕从此找不到廉价的劳力。 John Fox在1851年建了Green Street Green小学。 他认为他的职工和本地人的小孩需要上学,他的工厂也需要稳定、积极、勤奋、忠诚、有信仰的劳动力。1851年1月10日他带着JWF,TSF俩儿子向教委提出建立一个25个男生25个女生的小学。成立小学需要245镑大部分由他承担,并承担每年40镑的运行费用。教委1851年8月30日批复同意,并拨款42镑10先令。这就是今天仍然在的Green Street Green小学。1873年和1886年学校又分两次贷款2000镑和1220镑扩大规模。 不仅仅如此,在Farnborough Village原来有两个家教班(Dame School),由John Lubbock及其老婆、女儿日常管理,这俩班也是由Lubbock 和Fox 共同资助。其中一所发展成为现在的Farnborough Primary School。 另外一边Chelsfield,有个Church School,一直由牧师Folliot Baugh和庄园主Waring私下自愿赞助。开农场的WBF刚开始就想参与一下,结果被拒了,因为他是非正统的循道宗。直到1884年Waring抱怨他出的钱太多了,开了个校董会成立大会,把WBF拉进来算创始成员。WBF和他俩儿子后来一直资助Church School,就是现在的Chelsfield Primary School。WBF大儿子William后来还是校董会主席,直到1902年解散,责任移交Kent教委。 一切如此美好,Fox 家族象圣人一样的照料着Green Street Green人民。 背后的真相并非如此光鲜。酒厂在历年的经营、建设、职工福利、慈善活动中负债高达2万6千镑。1883年JWF 退出酒厂经营。1884年TSF试图通过拍卖出售,时下属有29家酒吧/啤酒屋,流拍。TSF极力减少债务,到死(1886年)还有1万6千债务。工厂传给儿子Hamilton和Walter。这两位跟父辈祖辈一样热衷社会事务,一个当地方法官,一个当森林安保司令(Walter MBE & OBE),对工厂不在行。1905年购买了酵母发酵专利,试图提高发酵效率,结果发现用于麦酒有股怪味。工厂继续举债,到了1906年债务到了3万7千镑。 70年过去,是时候关门了。 2002年,Green Street Green树起了村招牌。招牌上房子就是Fox 当年的酒厂。 - qlu 2020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芦苇道36号(www.thelu.org)